这个想法首先在临泉一所小学尝试,后来有参与图书馆管理的老师反馈:“还是直接给钱吧。”然后,“给钱”的方法也作了尝试,每月100元管理补贴,由参与管理的几位老师按工作量分配。几个月后,其中两位老师又直接提出:“一个月大家分100元太少了,每人100元还差不多。”还有老师提出,在课堂上每给学生读一本书,可得到1块钱补贴,这样他才有动力。
美好的初衷遭遇些许尴尬,让志愿者们始料未及。在阜阳之外,有更尴尬的事情发生:2009年5月,杜可名回国后专程前往涡阳一所项目学校,该校图书馆负责老师临时叫几个学生到图书室做样子,被当场戳穿。从2009年9月至11月,该校图书馆都未曾开放给学生借阅。PLCF给予该校三次改进的机会,但都未能得到校方的配合。最终的结果是,这所学校里的蒲公英乡村图书馆被撤,馆内所有物品转捐给其他图书馆。在中国的慈善领域,把捐出去的东西收回来,这恐怕还是头一例。但杜可名认为,蒲公英乡村图书馆是做实事的项目,如果在反复尝试后仍不能改变受助者的思想,那么只有把资源调配到能利用好它的地方去。
这些项目初期遭遇的问题,让蒲公英乡村图书馆从此非常重视考察落建学校的“受助能力”,包括校长的思想是否开明,是否是做实事的人,教师队伍的年龄和性别结构,谈吐中是否对阅读和教育改革表现出真诚的热情。
从第三座蒲公英乡村图书馆开始,每一座都能按照要求向学生开放。其中,阜南县鹿城镇李坑小学、临泉县姜寨镇王楼小学、颍泉区伍明镇郑寨小学已成为蒲公英乡村图书馆项目的成功范例,国际图书馆协会的澳大利亚籍教授 James Henri 考察王楼图书馆运作情况之后,称这里是“一片绿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