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传递慈善基金会
 
 
 
 

 

 

 

在我们开始介绍如何创设乡村图书馆的室内环境之前,我想和大家分享曾经让我有很大启发的一段话,它来自国内从人本关怀角度研究乡村教育的专家,湖南师范大学的刘铁芳教授。

他说,由于教育的话语权、决策权集中在城市阶层,使得我们的教育政策与主流教育话语默认,或者说天然地具有“城市取向”。

……“希望工程”本身就是一个隐含着“城市取向”的话语模本。就大多数城市学校而言,或多或少,经常可以得到各种教育资助、政府额外投入,但从来就没有人把这看成是“希望工程”,而是被看成分内的、理所当然的,因为这个世界是“我们”自己的“世界”。

而贫困乡村能得到远远少于城市学校所得的有限的资助被冠以“希望工程”的神圣名义,因为这个世界不是“我们的世界”,而是“他们的世界”,说白了,这里的教育并不是“我们”自己的教育。——刘铁芳教授”

所以当第一个王楼蒲公英乡村图书馆的反馈图片公布后,确实有那么一些人对图书馆室内环境就提出了关于“他们的世界”的质疑,其中包括:他们还需要铺地板砖!?他们还需要空调!?还需要定做特别的书架?还需要买书篮?……甚至,有人干脆认为他们(农村孩子)不需要新书。

其实,关于怎么样给农村孩子一个好的图书馆环境,我觉得其实就是能真正做到2点:(1)把“那里”的孩子当成是“我们自己的”孩子;(2)或者干脆把我们自己当成孩子

——————————————————————

讲座时我没有展开说关于“我们”作为“外来者 outsiders”,“他们”作为“当地人 insiders”之间的关系。在这里简单补充下。

在一定的程度上,作为施助方的外来者比较容易默认地占据一个置高的心理位置(当然本意是出于好),这往往决定了这样的行动模式:

(1)对比“我们”的世界和“他们”的世界的不同,我们的世界里有的而他们没有的,我们就给他们补上;

(2)去他们的世界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

策划、执行和评价一个扶贫项目的中轴应该是:我们是否了解、理解、分析了他们的问题、需要,是否从他们的角度出发,帮助他们自己来找到问题解决的方式。我们更应该像一个朋友,一个合作者,而他们才是解决自己问题的主人。

这正如你的家里搞装修,设计公司也会事先问你你的审美偏好、功能期待和价位承受,我们给一个乡村图书馆做室内创设时,也是尽可能地从他们的需要出发。

一   问题和需要: 乡村孩子并非天然亲近书
      我们提供的: 像家一样温暖、具有召唤力的环境

                 【0】整体布局  【1】招贴画 【2】墙  【3】地面  【4】背景画

                 【5】展示书架:让封面露出来    【6】书篮:让书动起来

二   问题和需要: 外来文明生硬突兀的介入乡村并非一定全是好事
      我们提供的: 让乡村和本土文化有自然融入图书馆的机会

三   问题和需要: 乡村孩子不是“客人”,而是要成为图书馆的“主人”
       我们提供的: 让孩子们随处可以看见自己参与的机会

——————————————————————

一  

也不是就“乡村”孩子不天然地亲近书,城市里,狂热亲近比如奥特曼的孩子绝对不会少。而关于乡村人拿城里捐过去的图书当柴火烧,虽然极端,也确有其事,至于图书在书架上蒙灰,倒是常见。我们给贵州威宁大街乡阿基该村捐去的图书也都是好书,但因为当时资金有限,我07年冬天去看时,这些书只是一本叠一本挤在一个破烂的书架上,放在墙角,灰尘积满,真有无人垂爱的落寞感,十分可惜。

灰不啦叽的、又高又深的铁书架,或者铁书夹,一排接一排,灰麻麻一片书脊——如果我们只是反复地告诉孩子们:这些书都是很好很好的东西,你们去看去看;而图书馆外在的形式看起来一点儿没有吸引力,孩子们其实打心眼里不太想“去看”,那真是失败在了最开头。

所以,蒲公英乡村图书馆花了很多的心思为孩子们创设一个具有视觉吸引力的图书馆环境,让孩子们第一眼就对“图书馆”这个外来事物有像家一样的归属感。

【0】整体布局:像家一样给图书馆分区。书架、桌椅和分类放置的图书,以及背景画、小地毯、书评板,错落有致地形成不同的区域,就像家有客厅有卧室。在我前两天在李坑图书馆的走访评估中,确实有部分孩子都不约而同地认为图书馆像家一样温暖。

【1】具有乡土气息的招贴画——图书馆欢迎你!

招贴画中我们没有选择卡通人物,而是由我们远在美国的小志愿者李梦琪画了一个富有乡村气息的小姑娘,花衣裳、黑布鞋,带给乡村的孩子们情感上的贴近和认同。它贴在乡村里,贴在图书馆的门口,召唤孩子们进来看看。

【2】图书馆的墙:让人感到温暖、容易安静下来的淡黄色。由我们专门从事油漆配色的志愿者按色标参数来调配这种淡黄色。

【3】图书馆的地:让孩子可以用他们最惬意的姿势看书

阅读应该是件舒服的、自由自在的事情,将孩子们从课堂内正经端坐的紧张姿势中解放出来,一个铺上地板革或者地板砖,并且还有小地毯的地面,可以让孩子们随处坐下看书。你可以从照片里看到,这些都是他们作为孩子最自然、最喜欢的阅读姿势。

【4】图书馆的背景画:温馨的森林动物听讲故事的场景带给孩子们潜移默化的感染。这幅背景画由PLP提供内容初始创意,由我们的伙伴小书房推荐画家谷米同学为我们最后创作了这幅画。

李坑图书馆的阅读课上,由孩子自己上来给大家朗读《快乐王子》。

瑶垌图书馆的孩子们自发地在背景画前模仿老师们上课。

王楼图书馆的孩子们演出的第一个话剧《小象欧利找弟弟》,孩子们头戴各种小动物的形象。

【5】展示书架:让封面露出来

你自己有过的超市购物体会会再清楚不过地告诉你,物品包装正面露出来的,展示在货架上的东西,往往有更大的几率让你拿起来。书也一样。书店里就有很多封面展示出来的图书,就是“人性化”地从顾客的视觉需要和心理暗示出发;为什么一到了图书馆,就缺省地变成铁皮书架,全部书脊朝外码成一排?因为没有书店的“利益”驱使吗?难道让孩子多些机会拿起一本书不可以成为“最大的利益驱使”吗?再次回到最初的话,请从孩子的需求出发,时时刻刻,哪怕是细节。蒲公英乡村图书馆就是舍得在这样的细节上花功夫。

这个展示书架,我们前后设计了好几稿,不断更新原来的书架存在的缺陷。如今,实践证明,展示书架上的书,比放在下面码成一排的书更“破”,因为被孩子们翻得多。当然,我们继续调整策略,就是展示书架上的书定期更换,这样,让每本好书都有露面被翻破的机会。

同时,展示书架本身上的图书封面也成为图书馆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调查显示,没有孩子不喜欢这些展示书架和上面的书,这是一个花花绿绿的窗口,激起孩子们无限的阅读欲望。

二 让乡村图书馆真正成为“乡村”的图书馆

我不愿意咱们的图书馆带着全套的外来文明生硬地介入一个乡村。乡村的教育长期都是给予孩子一个观念:走出去,脱下草鞋换上皮鞋。可是是否有人想过,一个嫌恶自己出生地乡村的孩子,带着许多先天不平等因素闯入城市的孩子,他们心灵的根在哪里?他们能真正拥有一个城市主人的生活心态么?

引导孩子们去发现自己生活的乡村的美好,去了解、欣赏乡村的民俗文化,建立情感上的归属,是所有和贫困(乡村)教育相关的活动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我也希望孩子们和老师们自发地将乡村的元素融入我们送去的这个图书馆,最终,这个图书馆能成为他们自己的,能成为乡村文化的一个枢纽地。

待续

 

我要捐款

Donate Now
 
 
蒲公英乡村图书馆
 
 
过往项目